欢迎光临北京厚德瑞商贸有限公司

我国苜蓿市场发展分析

栏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24 作者: 杨茁萌 来源: 北京厚德瑞商贸有限公司

       我国苜蓿产业经过十年的运行和实践,从高峰走到了低谷,从过去供大于求到现在完全满足不了奶牛养殖业的需求,苜蓿面积逐年减少,数量大幅下降,已成为限制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奶牛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急剧上升,近年苜蓿收购价格大幅提高,从而又激发了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苜蓿产业又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势头。美国苜蓿的大量进口,使市场上苜蓿性价比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使奶牛养殖得到了实惠,同时也给国产苜蓿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推动着我国苜蓿产业向优质优价方向发展。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国苜蓿市场的变化对苜蓿产业和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产苜蓿产量
1、2008年国产苜蓿生产和销售情况
        
2008年,我国所有草业生产和经营公司总产量约为8万吨,主要集中在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华北平原。陕西和河南有少量面积和产量,主要在当地消化了,对全国需求没有太大的影响。由于企业原因,甘肃大业公司还有1万吨苜蓿没有销售,积压到2009年进行销售。国产苜蓿销售的主要地区为内蒙古、宁夏、河北、天津、山东、上海、江苏、北京、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数量少、质量差、价格高。根据我国奶牛存栏数、集约化养殖水平提高和大型奶牛场的建立,按1吨苜蓿干草/头·年采食量计,2008年我国至少有50万吨/年的需求市场,即50万头奶牛使用苜蓿,主要集中在蒙牛、光明、三元、嘉立荷、卫岗乳业、新希望以及天津、北京、河北、山东、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和意识先进的个体奶牛场。但是,国产苜蓿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缺乏大型草业公司的带动,产量仅有8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秸秆养奶牛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对优质牧草和粗饲料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普遍提高,奶业对苜蓿的需求明显提高。国产苜蓿基本沿用初花期开始刈割的生产模式,由于机械投入困难,各草业公司的机械配套能力都较低,造成收割时间长,从初花期一直割到结荚期,同一茬次的质量变异较大,蛋白质含量为11-18%,NDF为45-68%,还存在发霉和杂草多的问题。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不论质量如何,均有高价的收购者,直接造成农民更不注重质量,而且价格买到2200-2700元/吨,严重背离了其价值,给奶农也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同时,也为美国苜蓿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良好机会。
1.2 苜蓿种植缺乏政府补贴。农作物种植均有补贴,包括直补、良种补贴等,而苜蓿属于特殊作物,多年生、既能防风固土,又能固氮改良土壤,且种植第一年又没有效益,却没有国家的补贴。草就是奶,就是肉,就是粮,而且每亩苜蓿转化成畜产品的能力高于种植小麦。补贴苜蓿种植,既能解决奶业发展问题,有能解决粮食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1.3 缺乏政府对草业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植。苜蓿生产的收获加工机械和灌溉系统的投资十分巨大,一般企业都难以承受如此大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农民是买不起这些专用生产设备的,企业买政府又不给补贴,直接影响了我国草业企业的发展进程和产业壮大。
1.4 干草加工设备落后,二次加压苜蓿草捆密度低(280-300kg/m3 ),而美国的密度在400-450kg/m3。造成运输成本极高。同时,苜蓿草不能享受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也是造成运输成本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2009年国产苜蓿生产和销售情况
       
2009年,我国所有草业生产和经营公司总产量约为10万吨,主要集中在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华北平原。陕西和河南有少量面积和产量,主要在当地消化了,对全国需求没有太大的影响。国产商品苜蓿草销售的主要地区为内蒙古、宁夏、河北、天津、山东、上海、江苏、北京、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区。由于2008年苜蓿市场很好,收购价格高,先款后货的交易形式,刺激了甘肃、宁夏等地区苜蓿的种植积极性,面积有明显的扩大。与2008年相比,种植面积新增8-10万亩,第一年产量低,杂草多,所以,商品草仅有2万吨的增加,杂草多的产品或在当地销售,或加工成颗粒销售。预计2010年会形成15万吨以上的产量。2009年苜蓿草的质量与2008年相同,性价比明显低于进口苜蓿,在相对饲草品质(Relative Forage Quality)上,进口1级苜蓿1千克相当于1.5-2千克苜蓿的营养价值,价格在2250-2400元/吨之间,而国产苜蓿价格在1900-2200元/吨。所以,国产苜蓿明显失宠,造成甘肃苜蓿还有2万吨的积压。这主要是由于苜蓿质量差,而收购价高,对进口苜蓿的冲击估计不足,对销售价格期望过高所致。相反,宁夏按照正常市场价格销售,产品一销而空,种植积极性很高。
       在此,必须声明本文的商品苜蓿草的数量不包括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和农牧民种草养畜的数量。所有数据来源于全国各大苜蓿生产基地和草业公司的种植面积和实际产量,主要统计了作为商品流通的苜蓿产品数量。
二、苜蓿草进出口
       
2008年,我国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接着又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时间粗饲料的需求明显减少,突出表现在甜菜粕的出口受阻,产品积压,甚至,还又有进口。通过2007年对进口苜蓿的尝试,奶业企业开始认识到了优质苜蓿与劣质苜蓿的区别,开始逐步接受了美国苜蓿,2007年仅有2321吨的进口(资料来源于USDA FAS),而2008年就增加到了19601吨(USDA FAS资料为19348吨)。从上图表中可见,到2008年12月份,奶业开始有所恢复,尽管苜蓿进口价格涨到了CIF357美元/吨,进口还有明显的增长。这充分说明客户对优质苜蓿的认可,思想观念有了质的转变。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转变和中坚客户的影响,使2009年的进口需求又有了极显著的增长。特别是我国大型奶业企业把优质苜蓿的依靠点从国产苜蓿转移到了美国苜蓿,从美国苜蓿企业找到了保质保量的供应保障,找到了大力发展奶牛养殖的信心。
       2009年可以说是优质苜蓿大发展的一年,奶牛养殖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在上半年奶价和奶产品销售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总进口量却达到了7.66万吨,同比增加290.90%,进口额为2043.41万美元,同比增加261.05%。1-12月平均进口价格为266.71美元/吨,比2008年反而有所下降。截止2009年上半年,共进口了17877吨,而仅在12月份就进口了12,068.05吨,同比增加188.48%,进口额为308.16万美元,同比增加106.45%。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对美国苜蓿的需求已进入发展阶段,市场已充分接受了进口苜蓿,进口苜蓿占到了全国苜蓿总销售量的40%以上。这种变化主要是靠蒙牛、光明、三元等大企业采购对市场的拉动。同时,我们发现在规模牛场的带动下和各种技术培训的教育下,大量中小型奶牛场已开始登上了市场舞台,成为苜蓿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2010年的势头,预计2010年进口苜蓿可能达到15万吨,与国产苜蓿数量接近,将近满足我国市场总需求的50%,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奶牛养殖会更广泛地使用优质苜蓿,效益会明显增加,收益面会明显扩大。随着对优质粗饲料认识的普遍提高和标准化养殖的示范,在未来5年里,全国苜蓿年需求会达到100万吨。因此,仅仅依靠美国进口是满足不了我国市场需求的,而且,也是不安全的。政府应当根据我国奶业发展纲要,立项扶持草业,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我国适宜种植苜蓿的干旱、半干旱区通过各种有效扶持措施,发展优质苜蓿基地。在适宜发展禾本科牧草生产的地区建立禾草干草基地;在降雨较丰富的地区,推广牧草青贮和半干青贮技术,以缓解市场供需的压力。同时,对国外市场应进一步开放,开放多个苜蓿和禾本科牧草出口国,草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属于资源性产品,它是通过土地开发和水资源消耗而换来的产品,大量进口苜蓿和其它牧草既能满足我国的奶业发展,减轻粮食生产压力,又能保护我国水土资源,用美国的低附加值的农产品换回美国的纸币,防止美元储备过多和贬值。只要政府认真组织各方专家研究和解决国产和进口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有效扶持国产苜蓿和牧草发展,控制和协调好两个矛盾的关系,一定能利用两个牧草支撑点保障好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