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厚德瑞商贸有限公司

中美苜蓿产业对比分析

栏目:苜蓿干草 发布时间:2020-11-24

中美苜蓿产业对比分析

杨茁萌
北京厚德瑞商贸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苜蓿产业发展与美国苜蓿产业发展作了立地条件、品种、种植与收获技术、质量控制、客户与市场等9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我国苜蓿品种选择、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和市场前景进行了阐述与论证,给国产苜蓿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

 自1998年,我国开始了现代苜蓿产业的探索,其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2008年,其主要特征为政府号召种植苜蓿和发展苜蓿产业,但市场不成熟,价格低,产品严重滞销,草业企业普遍亏损。自蒙牛澳亚万头奶牛场率先大量使用国产苜蓿后,全国奶牛场开始使用苜蓿,配方中有了苜蓿这个组分。2006年起草业公司开始复苏,盈利良好,产品畅销,供不应求,同时也造成苜蓿质量下降。第二阶段为2008-2011年,美国苜蓿开始以3 倍的增长速度进入中国市场,加上“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快速地推动了美国优质苜蓿的使用,在现代牧业、上海光明荷斯坦、北京三元绿荷、天津嘉立荷、华夏畜牧、辉山乳业、黑龙江原生态等大型乳业集团的带动下,首先从配方上彻底地改变了粗饲料结构,奶产量和奶牛的健康有了极显著的提高,苜蓿市场急剧扩大。由于国产苜蓿性价比低,绝大部分为二、三级苜蓿,销售出现了极大的压力,只能以低价进入小型奶牛场和养殖小区。但酒泉厚德瑞草业有限公司的一级苜蓿十分畅销,2011年出厂价格在1900-2100元/吨,高出二级苜蓿300-500元/吨,得到客户的认可。此时,国产苜蓿产业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有识之士开始用美国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建立新的草业公司,承包土地,购买先进大型设备开始了现代草业的实践。第三阶段为2012年以后,资本市场也开始介入草业,通过市场的拉动和出国考察学习,国产苜蓿开始加强了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以参与国际竞争的姿态乐观地迎接挑战,面向未来。在甘肃酒泉地区、金昌地区、阿鲁科尔沁、通辽地区、安徽五河形成了一批具有现代理念的草业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探索中国优质苜蓿产业模式,产品数量和质量都在一步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虽然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投资规模也不小,但与美国苜蓿产业的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和理解这种差异,才能迎头赶上美国,为中国苜蓿市场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1. 苜蓿基地的立地条件

美国在发展农业之初就把牧草种植与养殖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来就没有把苜蓿排挤在农作物之外。2014年美国苜蓿收获面积为2284万ha,总产量达12582万吨,产值为108亿美元,干草产业产值189亿美元(不包括青贮和半干青贮产值),即牧草产业名副其实地是美国第三大农作物。玉米第一,是解决饲料的能量需求;大豆第二,是满足饲料的蛋白需求;牧草第三,是支撑草食家畜的纤维营养需求。小麦第四,是满足人类的谷物食物需求。苜蓿干草作为干草产业的领头羊备受美国政府的重视,美国的苜蓿地就是种植在优良的农田上,土地肥沃、灌水条件具备、产量高。特别是苜蓿产区的气候条件适于种植苜蓿。作为美国出口苜蓿的7个州均适合种植苜蓿,苜蓿质量好。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长期贯彻的是“以粮为纲”的农业方针,牧草是一个边缘化的作物,根本就不把牧草视为农作物。苜蓿在早期主要作为轮作作物占有一定的面积,随着化肥工业的诞生,逐步推出农业轮作作物结构。目前,我国的苜蓿产业基本上是在荒地、退化草地、沙地、盐碱地和非基本粮田的二、三等耕地上发展,土地的有机质在0.1-2%之间,土地不平整,风沙大、盐碱重,灌溉条件差,需大量投资进行土地整改。土地立地条件的限制造成苜蓿出苗难、播种量大、苗不全。在田间管理上漏水漏肥,产量上不去,水肥投入成本高,效果差,这是中美苜蓿产业发展差距的根本。2015年国家1号文件明确把苜蓿、青贮玉米放进了我国三元种植结构中,大力推广牧草生产,发展草食家畜,用饲草和青贮饲料解决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性的进步。“藏粮于草”和“草就是肉”的概念已进入国家顶层设计,草业也是“富贵产业”,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老百姓富裕了才会“消费”苜蓿。如果在广大的农田中种植苜蓿,我们的苜蓿产量和质量一定很容易达到美国的水平,我国苜蓿产业有着更光辉的发展前景。

2. 苜蓿品种与种子生产

    截至2014年,我国已育成苜蓿品种72个(包括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杂花苜蓿,不包括2个南苜蓿。),其中新品种33个,引进品种17个,地方品种18个,野生栽培种4个。我国苜蓿育种一直以抗旱、抗寒、耐盐碱和持久力为主要育种目标立项和选育品种的,在“九五”期间,把抗病虫害和品质育种纳入科技攻关项目。这些育种工作都是符合我国苜蓿种植区客观需求的,因为我们的立地条件是十分严酷的,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解决不了苜蓿生产的问题。我们在阿鲁科尔沁旗、通辽、吉林和黑龙江已以巨额资金的损失领教了国外引进苜蓿品种越冬性差的实际问题。而国产苜蓿品种,公农1号、东苜1号、草原1、2、3号、龙苜1号的品种的优势和科技成果就得到了验证。在西部我们有甘农3号、新牧1号、新牧2号和新牧3号等优良品种,在甘肃、新疆苜蓿种植上表现良好。在黄淮海滩涂地区、西部地区有中苜1号、2号和3号。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政府没有用科学、法制和市场的方式发展牧草种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企业脱节,造成优良苜蓿品种种子生产发展不起来,导致国产品种无种子,进口种子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而大量推广,在赤峰地区、通辽地区和黑龙江由于引进苜蓿品种不能安全越冬,给苜蓿企业和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且还会带进检疫的病虫害和转基因苜蓿。我国的苜蓿基地基本上是在退化草地上建立的,依据《草原法》必须只能种植苜蓿或其它牧草。或者在很差质量的土地上种植,种植其它作物效益还没有苜蓿好,同时,苜蓿又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所以,我们的苜蓿基地是依赖苜蓿为主要作物盈利的,希望苜蓿的利用年限至少在5年以上。因此,对品种的抗逆性和持久力的要求是十分必需的。而美国苜蓿品种的持久力不要求5年以上,一般利用3年,第4年就会翻耕改种其它更高效的作物,如土豆、玉米、小麦、棉花和瓜类。育种家对提高苜蓿第一年产量很重视,为满足美国农业轮作体系,把1-4年的产量作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当然也十分重视品质、抗病虫害和转基因育种。美国苜蓿区域试验地区没有与我国北方苜蓿种植区的土壤和气候相似的地区,苜蓿抗寒性均显著低于我国品种,至少国产苜蓿品种可以在低温、风沙大,无雪覆盖的地区安全越冬,而美国则没有这样的种植地区。

3. 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在苜蓿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上要认真向美国学习。整地水平、播种机、播种技术与美国存在巨大差异。美国要求种植第二年高产苜蓿田间保苗数要达到65株/平方米。而我国土地条件差,整地不平,镇压不实,播种机落后,土壤板结或沙土不保水,不能良好保障出苗和苗期土壤墒情,造成我国苜蓿出苗差,不整齐,密度不够。加上美国苜蓿品种越冬性差,第二年以后田间缺苗多,第四年以后就很严重,需要更新重种,经济效益没有国产苜蓿高。在田间管理上,由于我国在灌水、施肥、杂草防除和病虫防治上没有较成熟的技术贮备,在2000年以前,我国就没有这方面的攻关课题立项,国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甚至,研究这一领域的问题被视为不切合生产实际,理论脱离实际的“笑柄”,这也怪不了谁,确实生产上不需要这类技术和成果,苜蓿产业发展水平没有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因此,我们缺乏杂草控制的技术和提高第一年商品草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还推行“平茬草”的概念。另外,第二茬不敢割得太早,怕无法控制暖季性杂草,造成第三茬生长期短,产量低。第三茬刈割得晚又反过来影响了来年的返青,造成来年第一茬苜蓿产量低,苜蓿生产始终处于一个恶性怪圈。蓟马的防治在甘肃河西走廊十分重要,但没有一家草业公司会或进行蓟马的防治。等等这些农业基础技术措施没有得到推广,基本沿用着传统的施肥方法和灌溉模式,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才是近些年的事,技术还不成熟。这个环节是我们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的领域,需要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需要国家牧草技术体系和草业协会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  

4. 收获技术与装备

收获是保证苜蓿产品质量的关键。如果说品种、密度和田间管理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收获是苜蓿质量保证的关键,其重要性不亚于前面的阶段。因为质量出了问题,产品销售价格就会极大地下降,经济效益显著受到影响。美国推行的是现蕾期和初花期刈割,主要生产特级以上和一级苜蓿草,二级及以下等级草被视为农务失误。

而我国由于质量意识不高,数量少,抢购现象依然存在,农民不重视质量,更重视产量。所以,苜蓿刈割期基本在开花期和盛花期,做到初花期刈割的企业就是中国目前最有质量理念的企业。此外,何时翻晒、何时并拢、何时打捆是苜蓿企业最没有掌握的技术,至少我们的经理和农机手就没有掌握这一技术,常出现的问题是叶片脱落,叶片碎,晒黄的草比例大,淋雨苜蓿多,“烟草苜蓿”和苜蓿发霉变质严重。此外,没有分级码垛,科学抽样定级和分级销售,质量稳定性差,不能取得客户的信任。所以,国产苜蓿草的质量与美国相比,实际差2个等级以上,保证稳定供给数以千吨为计,苜蓿粗蛋白含量大于18%,RFV大于150%以上的企业几乎没有几家,目前,最优秀的企业RFV也就敢保证130%以上。如果要提供几万吨这样质量干草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从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上看,我们几家草业公司也供不起一家大型奶牛养殖集团,而美国草业公司可以“同时打赢2场战争”,即可以同时保障两家以上大型奶业集团。这就是产业发展水平的真正差距。不过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机遇,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只要我们能做到质量和数量达标,我们可以较容易地替代美国苜蓿的市场空间。所以,国产苜蓿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我们不仅仅要解决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差距的问题,实质上还要解决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土地政策、融资渠道、机械设备和科技与产业对接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我国苜蓿产业健康发展。 

5. 库存技术

    库存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多雨的区域,如果没有投资建草库,就必须做好露天库存的基本保障。我们常常看到质量好的草被雨淋或遮盖漏雨,造成了20%以上的损失。目前,许多企业学会了美国露天保存苜蓿干草的技术,但是,由于对苜蓿草捆水分控制的不好,密封式露天保存仍存在发霉和“烟草苜蓿”的损失。

6.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它贯穿了整个企业的管理。可以这样说,一个优秀的草业企业一定是一个质量控制优异的企业。抓质量实际就是抓住了草企管理的核心。苜蓿干草是一个远远难于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生产的行业,影响其质量的环节多而难以控制,天气是最难控制的因素,我们每茬需要10-15天的收获才能完成,而天气绝对不会给我们10-15天连续晴天或无雨的机会,与老天爷“打游击”是我们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从经理到机械手应全面掌握这一实战本领。公司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机械配套水平制定自己的收获流程,以便公司员工实施。

7. 加工与物流管理

苜蓿草捆的加工主要是二次加压,提高产品的密度以便于运输。实质上这不属于加工概念的范畴,其没有改变原料的结构和性质,仅将田间收获的一次捆通过双挤压形成高密度草捆,属于包装技术范畴,与苜蓿颗粒、草块和苜蓿草粉不同。所以,苜蓿草捆属于直接用于饲用的农产品原料,如同饲用玉米,不属于工业饲料范畴。

目前,我们田间收获时有小方捆(36×48×80-100cm,密度为180-200千克/立方米)和大方捆(80×70×1200cm 和1200×80×1600cm,密度为240-260千克/立方米)三种规格的一次捆,通过二次加压将其密度提高到300-450千克/立方米,使40尺集装箱可以装25-26吨苜蓿草,13.5米和17.5米卡车分别可以装25吨和36吨,降低运输成本。

    美国使用的二次加压机压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只需要4人操作,用电量大。但生产效率很高,加工速度为30吨/h,每天两班可以加工500吨苜蓿,所以,每吨苜蓿草的加工的人力成本和电费是很小的。美国苜蓿加工成本一般为30-35美元/吨(包括包装费用),而代加工经营收费55-70美元/吨不等,有20-40美元/吨的利润,加工厂比出口贸易公司挣钱。由于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从美国有大量空集装箱要运回中国。所以,长滩港到我国基本港的苜蓿海运费在20美元/吨左右,也就是说从太平洋西岸到天津、上海基本港的运费只有120元人民币/吨。而我们从农民地里将苜蓿草拉到草业公司的草库运费就达100元/吨,从甘肃酒泉拉到宁夏、陕西、四川眉山和北京的运费分别为250元/吨、450元/吨、800元/吨和650元/吨。物流成本占货值的30-40%左右,其中主要是由于柴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构成,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收费2元/公里。而美国高速公路无过路费,柴油价格比矿泉水价格还低。我国石油企业和高速公路管理企业收费太高,给国民经济发展、各行各业盈利能力造成巨大的压力,对我国物价的上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两个行业的高成本或高利润会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全国人民为其“埋单”,物流成本高是限制我国草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不容忽视这一问题。 

8. 客户观念

    2006年我国奶牛养殖业才开始大量使用苜蓿,2008年以后美国苜蓿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奶牛养殖者对苜蓿的重要意义才逐渐有所认识,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苜蓿已经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但是,对苜蓿的质量标准仍存在许多的误区。用户对粗蛋白要求很高,而对相对饲用价值(RFV)认识不清,甚至概念模糊,尤其对中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d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在评价苜蓿质量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把苜蓿草的颜色放在了第一位,只要颜色好,质量纠纷就少,甚至粗蛋白含量低些也不在乎。在这一点上与美国的奶牛养殖者相比,对苜蓿草质量的认识水平差距很大。美国注重RFV, 特别是对ADF含量非常重视,如果ADF小于30%就是好草,26-27%就是特级或超特级苜蓿。其次关注气味、叶量、柔软度、是否遭雨淋、霉变和烟草苜蓿,杂草含量也是定价的重要指标。我们常因为一些不重要的因素而发生质量的纠纷,这样也会给苜蓿产业发展带来一些误导,草业公司对质量的要求也会出现偏差。正确地评价苜蓿的质量应首先判断收获期,如果在草捆中没有看见花朵,就意味着是在现蕾期或初花期刈割的,这时的苜蓿处于营养生长后期,没有进入生殖生长期,营养丰富,消化率高。其次要看RFV和RFQ(相对饲草品质)、ADF、NDF、dNDF、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DN)、产奶净能和每吨干物质苜蓿可生产多少牛奶、气味、叶片含量、颜色和杂草含量,当然霉变和烟草苜蓿是不容许的,日光晒黄的草是可以接受的,主要看上述指标是否好,如果指标好,即使含有10-20%的晒黄的草也不太在乎,因为牛是色盲。当然晒黄的草会造成叶绿素的破坏,蛋白质消化率和dNDF略有下降,绿色的草自然更好。

9. 市场竞争

    美国苜蓿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每年有250万吨出口到中国、阿联酋、日本、韩国等国家与地区,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但是,出口苜蓿主要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爱达华州、犹他州、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七个太平洋西岸州,出口苜蓿占七州总产量的19%左右。从美国苜蓿市场结构上看,苜蓿产业是美国草食家畜养殖业的基础产业,干草产业支撑了美国健康、安全的畜牧业,出口苜蓿只是一个很小的农产品科目,对美国苜蓿产业影响不大。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