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寒苜蓿品种—“新牧3号”杂花苜蓿
一、 品种选育
新牧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 cv. Xinmu No.3)是1998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苜蓿新品种。
二、 品种特征特性
新牧3号杂花苜蓿属于杂花苜蓿种(Medicago varia Martyn),抗寒性极强,抗旱性突出,生长和再生速度快,每年可刈割3-4茬,干草产量800-1200千克/亩,可利用年限4-5年。非常适合在赤峰、阿鲁科尔沁旗、通辽、海拉尔地区、内蒙古沙地、黑龙江、吉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北疆地区种植推广。
1. 抗寒性极强,抗旱耐盐碱性强
在阿勒泰冬季风大、土壤表面无积雪、气候严寒的地区,该品种能安全越冬,完全适合在这一地区种植推广。其返青早,生长速度快,大田生产表现更为明显,再生速度更快,高于Spreader 2和北疆苜蓿10-15cm,这是该品种的一个重要优点。该品种耐盐碱性强,在阿勒泰2817工程基地的重盐碱、新开垦的荒地上种植,其植株成活率为80.16%,株高平均为58.5cm,长势正常。而当地当家品种北疆苜蓿的存活率仅为15.1%,株高为34.0cm,而且叶片大量脱落,明显比新牧3号长势差,新牧3号苜蓿头茬鲜草产量为5.01吨/公顷,是北疆苜蓿的三倍。抗霜霉病较强,田间霜霉病病情指数调查结果表明新牧3号苜蓿发病轻,病情指数为0.15,北疆苜蓿病情指数为0.36。
2018年7月27日,在赤峰阿鲁科尔沁旗绍根开始试种新牧3号,2019年全部返青,长势优于对照的进口苜蓿品种和国产苜蓿品种,当年根颈入土2-3cm,而进口苜蓿品种根颈不入土。在沙地缺水条件下比其它苜蓿长势更强,具有显著的抗旱性。
2019年7月8日,在绍根播种了新牧3号3000亩,播种量为2千克/亩,当年9月5日收获了一茬干草,2020年4月中旬调查越冬率达86.6%,越冬良好,显著优于其它品种。2019年7月另外也种植了3000亩新牧3号,当年没有刈割,2020年4月中旬全部返青,返青强度极高,株高达20cm,4月28日返青强度更明显。
2. 产量高,利用年限长
于1996-1998年,在阿勒泰市2817工程项目区和北屯183团进行了多点区域试验。2817试验地海拔和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3-4℃,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43℃,年降雨量95-118.7mm左右,年蒸发量为1754.5-2349mm左右,试验地为新开垦的荒地,含盐量较重,冬季风大,地面无积雪覆盖,土壤4月上旬解冻,11月上旬封冻,无霜期110-160天,可渠灌。北屯183团试验地气候条件与上类似,试验地前作为菜地,土壤肥沃,无盐碱。试验结果表明新牧3号三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314.4 kg/亩,比北疆苜蓿增产36.44%,比美国品种Spreader 2增产17.27%。二年生产试验的平均干草产量为1087.8 kg/亩,比对照品种北疆苜蓿增产39.08%。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持久力强。2020年阿旗6000亩第二年三茬平均干草产量1100公斤/亩,在阿旗越冬率和产量均第一,其中第一茬产量特高,达440公斤/亩,RFV170以上。供应澳亚牧场的3000亩青贮苜蓿基地,5月26日第一茬平均青贮苜蓿产量达860公斤/亩(现蕾期,干物质42%,RFV175-185)。
三、 良种繁育
公司采取苜蓿“三级良种繁育体系”严格制种,通过原原种—原种—商品种子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最大程度地保证综合品种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的纯度以及该品种的真实性。公司已在酒泉建立了10亩原种田、500亩商品种子田,可满足部分市场的需求。